從進化論到繁殖論,談三觀最不正的豪車
新車評網(wǎng)
作者:
XCP馮晞帆
+關注
2018-01-16
評論 (0)
拒絕千篇一律,去選臺有個性的豪華車,削減腦袋來想,估計很多人只想到瑪莎拉蒂總裁、捷豹XJ之類。它們跟今天的主角比起來,那簡直小巫見大巫。這里提到的車款,不僅個性,連造車理念都能撐大你的腦洞。
納智捷Master CEO
納智捷在中國已被漸漸邊緣化,更別說大家對它曾經(jīng)的旗艦產(chǎn)品有印象。當年納智捷很懂得出奇制勝,深知自己作為后來者,做豪華轎車十有八九沒有好下場,例如現(xiàn)代勞恩斯。于是納智捷選擇用MPV作為旗艦車,名字叫做Master CEO。這臺車當時賣到40萬,跟豐田普瑞維亞相當。納智捷的奇招,就是用7座MPV的空間,做成四座,后排僅提供兩張獨立座椅。后排裝備水準,簡直是邁巴赫62的水平,躺椅、冰箱不在話下,還有跟駕駛室隔絕的變色玻璃。每張座椅都配了閱讀燈,很像飛機里的頭等艙。
毫無疑問,這是臺司機車,尤其適合用作跨省的長途出行。這種7座車當5座車來用的想法,并非納智捷創(chuàng)造。以前翻香港雜志,會見到埃爾法有個747版本。所謂747,就是跟Master CEO一樣,讓4個人揮霍7個人的空間。本田冠道也有類似思維,本來可以做成7座,卻只做5座,使得后排地臺寬闊得可以拉大提琴。不過冠道后排僅僅是大,沒有其它越級的舒適性配置來點綴。
雷諾威賽帝
法國人對兩廂車,帶著一種癡迷態(tài)度。曾經(jīng)的法國總統(tǒng)座駕C6,被設計成兩廂半造型。不過也沒有威賽帝那么激進,直接用兩廂車來打奧迪A6的市場。這臺像放大版老騏達的車,當年曾引入到國內,售價超過50萬,銷量接近于0。說起像盒子一樣的老騏達,當年覺得很驚艷。后排腿部空間只是其次,最關鍵是車頂較高,頭部空間很開闊,有著接近于MPV的開揚感。如果是皮革座椅的版本,柔軟的填充簡直舒服得一塌糊涂。單純從乘坐角度來看,當年老騏達比B級車舒服多了。
試想在老騏達這種理念下,配上更厚的座椅,以及更安靜順滑的3.5L V6,后排簡直無敵。從實際角度出發(fā),雷諾創(chuàng)造了一個很好的物種??墒俏锓N進化過程中,自然競爭力只是其中一環(huán),物種要延續(xù)下去,還很大程度取決于性選擇。直白地說,生物突變出很有用的性征,若然這個性征看起來很丑,會導致沒有異性愿意與之繁殖,這種性征就沒法傳遞下去。嗯嗯,雷諾威賽帝想法確實很好,但怪異的造型,使得它如曇花一現(xiàn),然后就沒了然后。
寶馬5系GT、保時捷Panamera
書接上面的進化話題,性選擇確實有理,但并不絕對。以動物來說,有時性征看著丑,但由于對惡劣環(huán)境適應度更高,生存概率高于其它同性。異性出于對后代的考慮,依然會樂意跟丑八怪繁殖。去到人類社會,就好比一個人長得丑陋油膩,但如果他富可敵國,依然有大把異性想法設法送上門。繞了一圈,現(xiàn)在繞回汽車。怪異的設計用在雷諾上,大家會說丑陋。如果用在豪門上,就會變成時尚,例如寶馬5系GT和保時捷Panamera。
它們剛出的時候,簡直在挑戰(zhàn)大眾的審美。很多人看了一段時間,就慢慢被“感化”,覺得這才叫漂亮。這種快背設計還引發(fā)了一股風潮,還蔓延到普通品牌,例如當年的本田歌詩圖,以及如今的啟辰T90。如今豪華品牌對快背設計的駕馭能力,比早期要強得多。新一代Panamera的車尾,以及5系GT的繼任車型6系GT,前后線條銜接得更加和諧,不會讓人覺得車尾是硬加上去。
林肯領航員、凱迪拉克凱雷德
有部美國電影叫《撞車(Crash)》,里面影射了很多種族歧視問題。林肯領航員是這部電影里很重要的線索,某程度代表了富裕階層,兩臺領航員分別由白人議員和黑人導演駕駛。除了林肯領航員,還有凱迪拉克凱雷德,都僅適合存在于美國。國內偶爾也看到這兩款車,看著就覺得車主不好受,停車簡直是世紀難題。這類車三觀不正之處,在于簡單粗暴到極致。直接拿皮卡底盤,配上特大車身,再堆砌應有盡有的配置,一臺豪車由此誕生。
很認同一位車評人對這類車的描述,類似于牛頓定律里的前提條件,這類美國車的舒適感,建立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時候。只要一轉彎,晃蕩的身軀不僅讓駕駛者不爽,乘客也會遭受滋擾。加減速時,皮卡底盤天生的高重心,也會讓前后動作如公園蹺蹺板一般。這類車最擅長的場景,就是美國公路,一望無際沒幾臺車,行駛狀態(tài)跟牛頓定律前提條件相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