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想解答一個問題:輝昂真的只是賣信仰嗎?當初輝昂發(fā)布的時候,底下一片質疑的聲音。一臺掛大眾標的轎車,竟然賣30多萬起?
這篇文章,我想解答一個問題:輝昂真的只是賣信仰嗎?當初輝昂發(fā)布的時候,底下一片質疑的聲音。一臺掛大眾標的轎車,竟然賣30多萬起?所以,大部分人都對輝昂的銷量不抱希望。不過峰回路轉,誰也想不到,根據大眾給出的數據,輝昂已經月銷3000了。那么銷量的逐漸上揚,究竟是什么起了決定因素?適逢這次有機會同場試駕2018款的480和380兩款動力的輝昂,其中我還仔細考究了它的市區(qū)后排動態(tài)乘坐表現,我想個中的原因我大致心中有數了。
機械層面:試與A6比德味
眾所周知,輝昂采用和A6L相同的大眾MLB平臺打造。因為相對于3.0SC的車型,2.0T沒有3.0SC車型上的空氣懸掛。所以我二話不說就坐進2.0T車型的后排,考察它的動態(tài)舒適性。坐在后排,輝昂的濾振表現和A6L真的很相似。380版本雖然沒有480上矜貴的空氣懸掛,但是對各種路面的過濾都恰到好處,軟硬也非常適中。只不過畢竟是大眾,在過濾同時,還是會保留一定的路感。而且稍微快節(jié)奏駕駛,比如市區(qū)內變線快速超車,整車的穩(wěn)定性很不錯。比較讓我滿意的還有整車的隔音水平,無論是底盤還是環(huán)境隔音,都有一種“隔絕”的意味了。
380的輝昂動力系統由EA888 2.0T配合縱置7速雙離合變速箱,和A6L一樣,是為數不多的縱置前驅車。在奧迪上,這套動力總成已經證明了它的實力。雙離合變速箱經過精心的調校,這臺變速箱真正做到又快又準又聰明。相比起3.0SC的如同洪水猛獸般的加速,2.0T車型顯然沒有那么可怕的力量,但也絕對不會讓你感覺乏力,畢竟已經擁有224馬力了。同時因為變速箱匹配的水平夠高,動力跟腳程度值得肯定。在后來的場地緊急繞樁以及轉彎中,你是能明顯感覺出輝昂的側傾并不小,不過當懸掛壓縮到底后,彈簧阻尼會相應增加,給駕駛者的信心很足。轉向手感就比較有趣了,與A6L相比,輝昂的轉動阻尼要更明顯,只不過指向性就一般般了,在激烈駕駛時需要修正才能拿捏好車頭動向。
值得一說的是輝昂的空間,相比幾乎同軸距的A6L,輝昂的后排腿部空間要稍微小一些。我想了想,這應該和它更厚的座椅有關系。座椅更厚,比起A6L后排座椅,輝昂的后排靠背也更直一些,坐姿被迫變得更加端正,這很難說孰勝孰負,只能看你自己的愛好了??偟膩碚f,輝昂的機械水平和A6L是相當的,要從這一方面質疑輝昂的產品力,恐怕是站不住腳的。
心態(tài)層面:低調,大隱隱于市。
說到輝昂,很難不聯想起和它有千絲萬縷聯系,已經停產的大眾旗艦D級車-輝騰。輝騰的關鍵詞無非兩個詞:昂貴,低調。即擁有與同級一樣的豪華感以及機械造詣,卻讓一般人難以一眼分辨你的身價。很明顯,輝昂擁有同級別的豪華感以及機械造詣。比如內飾氛圍,沒看見實車之前可能會認為輝昂的內飾就是大眾套娃。
當你親身坐進車內,輝昂那種低調奢華的氛圍就通過各種材料的緊密拼接,和內飾用料的細膩營造出來了。廠家介紹,輝昂車內的木紋內飾采用歐洲上百年的橄欖白蠟木制成,車內的真皮也來自歐洲養(yǎng)殖一年的小牛皮,因為氣候寒冷,甚少的蚊蟲叮咬可以保證表面皮質的光滑。
太多次,我聽到很多人談論起輝昂,都會談到品牌。諸如“給我一個不買某某豪華品牌的理由。”“有這錢我就買BBA了”這樣的話,實在太多太多。但是我認為這歸根到底是思想層面的問題。我們還是拿A6L來說事,輝昂擁有與它同等的機械素質,以及不分伯仲的豪華感。但是就中國的汽車市場來說,他們適合的人群就大相徑庭了。越年輕,或許“面子”層面的需求就越多,而隨著年齡的遞增,社會閱歷的豐富和地位的提升,往往人們會發(fā)現,他們再也不需要一輛車去彰顯他們的身份。或者說豪華品牌代表著品質這個概念,在這個年代已經越來越淡化。在接觸過豪華品牌的眾多C級轎車后,我發(fā)現他們真正的價值,或許大部分都來自于品牌溢價。
而從實際的層面想,同等甚至更低的價格,輝昂的配置水平也完勝A6L。低調奢華有內涵,正是輝昂的基調。我認為,這臺車就是為那些有內涵的“大叔”量身定做的車。
總結:
得益于更大車身尺寸以及外觀的端莊,輝昂的氣場和氣度是在的。內飾方面,除了用料更好、豪華感更強之外,因為內飾造型更規(guī)則,莊重感也要更強。低調從來都是有內涵的表現,假若我是一名大眾的擁躉,同時年過35事業(yè)有成,我會選擇一臺輝昂。因為這回它賣的不是信仰,而是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