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小的時候,偶對車就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在成長的日子里,許多愛好和興趣都發(fā)生了轉(zhuǎn)移,唯獨對車的感情一直沒變。每次乘車或者老爸開車的時候都盡可能坐在副駕上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司機或者老爸開車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jié)。直到現(xiàn)在都還清晰的記得每次坐完車回到家都會去找一個大蓋子,搬張小板凳,嘴里發(fā)出“ZOOM ZOOM"的聲音(絕對沒有給馬6打廣告的意思)現(xiàn)在回想起來,覺的特別搞笑的是,那時模仿開車的時候竟然從來沒有想過有檔位,嘴里發(fā)出的都是一腳油門踩到底的聲音,有點類似于前段時間看到的一個大眾汽車的廣告,所以當時模仿的都是在那個時代的稀罕物--自動檔汽車。(還是DSG雙離合那種類型的)。汽車除了在帶給偶便利的同時,有時確實是一個雙仞劍,特別是對于年紀輕輕便有了一臺從老爸手里接來而算是不勞而獲的奢侈品,年輕的偶難免會有些心浮氣燥,在路上見車就想超,完全容不得別人擋在自己前面,前車起步稍慢便喇叭伺候,在高速上更是擋著車牌跑到接近230公里的時速,現(xiàn)在想想真的后怕。到現(xiàn)在,算起來從十五歲開始偷老爸的車開始自己也算是十年駕齡的“老司機”了,車開的越多,膽子反而越小,這兩年和朋友同事甚至是一直說我老開快車的老爸老媽都覺得我開車越來越慢了,起碼比起剛退伍時開著臺五十鈴的四門六座小貨車還要玩兩腳離合的時候要慢的多了,那時老媽坐我車還老說我,開個手動檔的車老覺得我手忙腳亂的。廢話了半天,還是說回小雅,剛才提過一下,在高速上擋著牌跑到接近230公里的時速,在“驚豬”高速上,那天心血來潮,心想從小雅到手后還沒試過它的極限,在路上剛好有個小下坡,然后接著就是一大段比較直的高速,偶看著遠遠的只有一兩臺螞蟻一樣小的車在離我很遠的地方,想想就在這里吧,檔位依然放在D檔(當時的時速約在90~100左右),狠狠的把小雅的油門踩進地毯里(夸張了點)瞬間,只停頓了很短的時間,小雅明白了偶的意圖,一聲怒吼(雷聲大雨點?。┺D(zhuǎn)速一下攀上5000轉(zhuǎn)/分以上,時速卻有點不急不慢的往上爬,其實,說不急不慢,小雅從90的時速爬到160左右的時間還是不算太長,加上借了點小坡,但從160開始往上,小雅的速度攀爬時間明顯的要拉長了,到了210左右更是每往上一點都顯得相當費力,最后跑到接近230的時候是又借了一小段下坡才跑到的。當時在小雅里的感覺就是整個車的懸掛把一點點平時很難感覺到的路面起伏放大了,只要有一點點的起伏,小雅便整個懸掛往上抬,于是人在車里就會覺的相當?shù)摹帮h”,這應該和小雅本身的體重有很大關系,感覺上車的彈簧已經(jīng)拉不住避震芯了。轉(zhuǎn)速在6500轉(zhuǎn)/分到6800轉(zhuǎn)/分就不肯再往上爬了,其實這個情況在小雅的靜止狀態(tài)也試過,在空檔下全油門,轉(zhuǎn)速在5500左右時不管如何踩油門,就是不會再往上爬,總是自動在5500轉(zhuǎn)/分到5800轉(zhuǎn)/分時徘徊,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許是發(fā)動機的一種自我保護。(我也知道停車空檔踩高轉(zhuǎn)不好)其實在小雅“飄”的時候,心里的感覺真的很虛,只能收油,專心把著方向,慢慢的等時速自然降到可以剎車的位置才敢慢慢的開剎回原來的時速,現(xiàn)在想象,如果當時路上有個坑或者有個小石頭的話,為了避開障礙,按照那么高的時速,那偶肯定完蛋了,這也是現(xiàn)在想起來就后怕的原因。隨便說句題外話,后來開過寶馬530i在滿載(四人)的狀態(tài)下跑過同一時速,卻感覺心里非常踏實,有種自己能控制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在小雅身上只能換成“失控”的邊緣。總的來說,對小雅能跑這么快(雖然危險)我還是覺的意外,但以后再也沒嘗試過!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