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5條    關注922人

+關注
話題

我在汽車駕駛與原理課上學到的汽車常識

汽車的發(fā)動機技術,我也不敢在大家面前班門弄斧,的確感覺現(xiàn)在談論那些對我來說有點高深,不是太懂。汽車的發(fā)展史,也不提了,百度一下茫茫一大片。

我要講的是一些很基礎的常識,希望多少能給各位借鑒和學習。

首先講的是發(fā)動機的前置和后置的優(yōu)缺點。

發(fā)動機前置前驅

優(yōu)點:因為前輪是驅動輪,所以通過障礙的能力高;主減速器與變速器裝在一個殼體內,因而動力總成結構緊湊;因為沒有傳動軸,車內地板凸包高度可以降低(此時地板凸包僅用來容納排氣管),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適性;當發(fā)動機布置在軸距外時,汽車軸距可以縮短,因而有利于提高汽車的機動性;汽車散熱器布置在汽車前部,散熱條件好,發(fā)動機得到足夠的冷卻;行李箱布置在汽車后部,故又足夠大的行李箱空間;因為發(fā)動機、離合器、變速器與駕駛員位置近,所以操縱機構簡單;發(fā)動機可以采用縱置或橫置方案,特別是采用橫置發(fā)動機時,能縮短汽車的總長,加上消除了傳動軸等因素的影響,汽車消耗的材料明顯減少,使整備質量減輕,降低了油耗;發(fā)動機橫置時,原主減速器的錐齒輪用圓柱齒輪取代,降低了制造難度,同時在裝配和使用時也不必進行齒輪調整工作,此時變速器和主減速器可以使用同一種潤滑油;因為前輪驅動時,不論直行還是轉彎,都能保證牽引力的方向與前進方向一致 ,故牽引效率不受影響。

缺點:前輪驅動并轉向需要采用等速萬向節(jié),其結構和制造工藝均復雜;前橋負荷較后橋重,并且前輪又是轉向輪,故前輪工作條件惡劣,輪胎壽命短;上坡行使時因車輛重心下移,前驅動輪上附著力減少,容易造成車輪打滑,汽車爬坡能力降低;一旦發(fā)生正面碰撞,發(fā)動機及其附件損失較大,維修費用高。由于傳動系和動力系都在前面,車輛前后橋的重力分配很難達到50:50,后輪抓地力不好,同時前輪又承擔了轉向力和驅動力,車輛的操控性比較差。(前置后驅的寶馬操控在同級車里,可以是鶴立雞群了,具備這么好的操控,沒有采取前驅是有很大關系的)。由于發(fā)動機驅動橋均前置,前驅車重心靠前,在極度過彎時車頭較重,受離心力的影響更嚴重,會出現(xiàn)轉向不足,我們通常稱為“推頭”。

發(fā)動機前置后驅優(yōu)點:軸荷分布合理,因而有利于提高輪胎的使用壽命;前后橋的質量分配比較接近50;50,操控性能佳,也有利于提高車輛的穩(wěn)定性;前輪不驅動,因而不需要采用等速萬向節(jié),并有利于減少制造成本;操縱機構簡單;采暖機構簡單,且管路短供暖效率高;上坡行使時,車輛重心后移,驅動輪上的附著力增大,故爬坡能力強;變速器與主減速器分開,故拆裝、維修容易;發(fā)動機前置后驅轎車因客箱較長,乘坐空間寬敞,行使平穩(wěn),故在中高級和高級轎車上得到應用。

缺點:因為車身地板下有傳動軸,地板上有凸起的通道,并使后排座椅中部坐墊的厚度減薄,影響乘坐空間;汽車正面與其他物體發(fā)生碰撞,易導致發(fā)動機進入客箱,會使前排乘客受到嚴重傷害;汽車傳動路線長,整車裝備質量增大,同時影響到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后驅重心分布比較均勻,但由于行駛方向與牽引力的方向不一致,很容易使車發(fā)生側滑甚至“掉腚”(甩尾),出現(xiàn)轉向過度,在轉彎時,由于牽引力的方向與汽車前進的方向不一致,存在夾角(后輪直行,前輪轉彎),該角在力學上叫壓力角,從而使牽引力打了折扣,降低了有效功率。

發(fā)動機后置后驅優(yōu)點:因為發(fā)動機后置,汽車前部高度有條件降低,改善了駕駛員視野,整車整備質量?。粵]有傳動軸,而且排氣管不必從前部向后延伸,故車廂內地板比較平整,只需用較低的凸包高度來容納操縱機構的桿件和加強地板剛度,這就改善了后排座椅中間成員的出入條件;乘客座椅能夠布置在舒適區(qū)內;再坡道上行使,由于驅動輪上附著力增加,爬坡能力提高;發(fā)動機布置在軸距外時,汽車軸距短,機動性能好。缺點:后橋負荷重,使汽車具有過多轉向的傾向(容易甩尾);前輪附著力小,高速行駛時轉向不穩(wěn)定(賽車的方向盤做的很重),影響操縱穩(wěn)定性;行李箱在前部,受轉向輪轉向占據(jù)一定空間和改善駕駛員視野影響,行李箱空間不夠大;因動力總成在后部,據(jù)駕駛員較遠,所以操縱機構復雜(成本高);

接著我想談下為什么軸距的長短是個重要參數(shù)。

有些車主在選車的時候盲目的追求軸距越長越好這是不科學的! 在車長被確定后,軸距是影響乘坐空間最重要的因素,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2廂和3廂乘用車的乘員座位都是布置在前后軸之間的。長軸距使乘員的縱向空間增大,將大大增加影響車輛乘坐舒適性的腳部空間。雖然軸距并非決定車內空間的唯一因素,但卻是根本因素。 不否認軸距短的車可以通過某些設計對內部空間狹小的問題加以彌補,但總的來說還是有限的。 同時,軸距的長短對 的舒適性、操縱穩(wěn)定性的影響很大。一般而言,軸距越大,車廂長度越大,乘員乘坐的座位空間也越寬敞。軸距長,同樣高度的障礙引起車身傾斜的角度就小,因此不僅空間寬敞舒適,而且抗顛簸能力增強。長軸距在提高直路巡航穩(wěn)定性的同時,轉向靈活性下降、轉彎半徑增大,汽車的機動性也越差。因此在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之間必須作出取舍,找到合適的平衡點。當然在高檔長軸距的轎車上,這樣的缺點已經被其他高科技裝置所彌補。

最后說下 車輪大小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車輪大,過小坑沒有問題;車輪小就會陷里面。所以車輪越大抗顛簸性能越好,乘坐越舒適。但同一部車,以同樣速度行駛,V=ωR,大車輪轉速顯然要比小車輪低;由于轉速低,傳遞同樣功率時,大車輪傳動系統(tǒng)承受的扭矩大,(P=FV=FωR= Mω,扭矩與轉速成反比)。為滿足大扭矩,汽車個方面強度都要加強,重量和體積也都大,這無疑增加了整車的重量和成本 。所以輪胎大油耗相對大,油耗取決車身重量,駕駛手法,發(fā)動機的調校等等,輪胎大小只是一方面。還有就是不是什么車子都能裝大輪子的,換輪胎的時候,車行師傅會告訴你你的車能換的最大輪胎尺寸。

收藏

2012-04-17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注的部落

登錄關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