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5條    關(guān)注922人

+關(guān)注
話題

藍色小獅子,暢游大秦嶺

提起標致雪鐵龍的底盤功力,一直以來都是大名鼎鼎。前些天回家一趟,進山賞秋景,開的正好是一輛207,一路下來,不得不讓人對這臺小獅子刮目相看,果然名不虛傳吶。

車輛篇

這輛207來自神州租車,掛的還是廣州的牌子,也算是XCP的老鄉(xiāng)了。三廂,手動檔,發(fā)動機應(yīng)該是1.4,里程7萬多公里,是我在神州和至尊開過的里程最長的車。車況整體上還算可以,只是車門、底盤等地方已經(jīng)稍稍有點松散,偶有異響,畢竟是用來出租的車,一定遭受了不少“虐待”。

但是,拿到車一打開車門,心里就不由得一喜。雖然內(nèi)飾有些顯老,設(shè)計也算不上新潮,可那座椅一看就讓人興奮,坐上去包裹和支撐都很到位,應(yīng)付普通的快開完全不成問題。

發(fā)動之后一起步,驚喜再次襲來。離合清晰,輕重行程都適中,手檔相當輕巧,卡位清晰準確,也有比較明顯的吸入感,順滑程度算是上等,只是比起POLO手檔那行云流水般的手感還稍微欠缺一點,但也已經(jīng)非常出色了。

這還不夠,207的方向依然讓人愛不釋手。我一直不怎么喜歡沒有路感的所謂舒適取向的方向。開過的車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銳志,之前我在其他庫文的留言中也提到過,銳志的電子助力轉(zhuǎn)向,幾乎隔絕了一切路感,讓人只能通過眼睛屁股來感受車的動態(tài),手上完全像是握著一個轉(zhuǎn)向的工具,而不是方向盤。207的方向是液壓助力,這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chǔ)。只要打一次方向,甚至是直行時,都能隨時感受到由它傳來的豐富信息。路面情況、車身動態(tài),始終一覽無遺,這種充分的交流,遠不是那些無聊的電子助力所能提供的。這是一臺日常開著就能讓人心情愉悅的車。

進入山路之后,207的樂趣又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市區(qū)行駛時,基本都是跟著車流規(guī)規(guī)矩矩前行。這臺車的發(fā)動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分界線,2000轉(zhuǎn)之前,稍顯慵懶,一過2000轉(zhuǎn),立刻就精神起來,提速、超車都爽快很多。

由于我是周五進的山,山路上車輛路人稀少,而且那段路面鋪裝很不錯,彎道也是不急不緩,基本能一路維持在60左右,3檔差不多3000轉(zhuǎn),正是發(fā)動機發(fā)力的時候,動力沒有明顯的不足,此時表現(xiàn)最出色的就是就是PSA的看家功夫:懸架。雖然只是前麥弗遜后扭力梁,但是這套懸架的調(diào)教非常出色。壓過不平處時響應(yīng)迅速,沒有什么零碎震動,而且韌性非常好,過彎時支撐比較充足,每次出彎方向回正時,車身也隨著非常線性地回正,沒有任何多余的擺動,也不會有絲毫突兀的感覺,即便是連續(xù)左右彎依然如此。最明顯的證據(jù)就是雖然在山路上連著開了有近半個小時,但坐在副駕的LD卻絲毫沒有暈車的感覺,反而很舒服。

相比之下,同門愛麗舍的表現(xiàn)就讓人大失所望了,但問題不在于底盤,而是發(fā)動機與變速箱的匹配。

愛麗舍的發(fā)動機動力本身就不是很足,而且發(fā)力基本只能在3000轉(zhuǎn),低于或者高于這個轉(zhuǎn)速,發(fā)動機動力都明顯不夠。跑山路時,同樣是60的車速,愛麗舍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檔位,高檔不到3000轉(zhuǎn),低檔卻又到了3500轉(zhuǎn)以上,全都落在了發(fā)力區(qū)間以外,然后就是糾結(jié)的極其綿軟的動力表現(xiàn),想超個車全油門都得半天,實在是無奈。

另外,愛麗舍的手檔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脫檔傾向非常明顯。檔把時不時就會出現(xiàn)劇烈的抖動,甚至都能從檔位里抖出來。因此,每當過彎時,幾乎都得左手握方向盤,右手握檔桿,心里才踏實。

愛麗舍的表現(xiàn),實在有失水準。

說回207,還有一點比較有特點,就是它的剎車。我喜歡的剎車,是那種非常線性的剎車,要多少就踩多少,踩多少就有多少。而207的剎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點,這個點之前,剎車比較輕,也很線性,一到這個點,剎車就明顯變硬。不過這前半段剎車已經(jīng)可以應(yīng)付普通的開快車了,后半段我開了兩天一直沒有用到過,不知道實際感受如何,相信制動效果會有明顯增加。

前些個月,也開過一次哥們兒的兩廂307。那個剎車就完全不是這樣,頭段極其靈敏,輕輕一點就有非常明顯的剎車效果,甚至感覺只要把腳搭在剎車踏板上車就會點頭,搞得人每次剎車都得特別小心翼翼地踩踏板,實在是累人??墒菗?jù)網(wǎng)友反映,三廂307的剎車還是比較線性的,并沒有明顯的前段特別靈敏的特點。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是標致對兩廂做了特別的調(diào)教?或者應(yīng)該說是對三廂做了特別的調(diào)教,兩廂的剎車才是本來面目?法系車,總有些讓人搞不懂的地方。

總而言之,207盡管便宜,規(guī)格不高,盡管三廂的屁股實在不怎么好看,但論駕馭感、溝通感,都相當出色,這正是我最喜歡的類型。A0級里,它一定是我的首選,當然,必須是兩廂的。

風(fēng)景篇

這次回家,原本計劃著兩條線路,一是西安市區(qū)附近的秦嶺太平峪,另一個就是純粹地投入自然,沿著210國道,進入秦嶺,轉(zhuǎn)102省道,再走西榨高速回到西安,沒有景區(qū),沒有目的地,只為享受盤山公路的樂趣和秦嶺的美麗秋景。

只是運氣不好,第一天去太平峪風(fēng)光無限,晚上天氣預(yù)報卻說第二天有雨,那就沒法拍照了,不得不放棄了第二天深入秦嶺的計劃。

盡管沒能領(lǐng)略到秦嶺深處最美的風(fēng)光,可單單是太平峪,就已經(jīng)讓人陶醉了。

秦嶺七十二峪,處處都是無限風(fēng)光。尤其是秋天,層林盡染,黃葉漫山,最是迷人。

這次回家,除了進山,最大的愿望就是一睹銀杏的風(fēng)采。銀杏黃時的魅力,在我看來就像M3對一切愛車之人的吸引力一樣,美得無與倫比。只是,可惜,又一次可惜,盡管銀杏黃了,卻又沒有時間去追尋了。來年秋天吧。

太平峪回來后,又去了趟漢宣帝杜陵,在這里,終于看到了滿地落葉堆積。只是,又要只是了,剛買的7D,還不怎么熟悉。拍的時候看著還行,拍著拍著感覺色溫有些高了,于是趕緊調(diào)低色溫回過身來再重拍一遍,這下看著可以了,可等到回家再一看,悲劇啊,色溫依然高了!唉,湊合看吧,來年秋天再拍吧。

美食篇

既然是回西安,自然少不了一頓還吃。

從太平峪出來后,開著207直奔秦鎮(zhèn)。這個小城鎮(zhèn),正是陜西涼皮中的一大流派——米皮的發(fā)源地。路邊林立的滿是各種秦鎮(zhèn)米皮店。隨便進一家,老板,來三碗,辣子多放!白潤的米皮,鮮紅的辣子油,點綴上一點青翠的芹菜,至今回想起來,都讓人口水直流吶!

回家一趟,有兩樣是一定不能少的,一是涼皮,二就是這泡饃了。鼓樓腳下,西羊市老米家的泡饃,那也絕對算得上一絕。手上悠閑地掰著饃,看著眼前熙熙攘攘的小巷,聽著耳邊熟悉的鄉(xiāng)音,等到店里小伙計一聲喊:“26號!~~”“在這兒~~”一碗熱氣騰騰的泡饃隨即擺到面前,鮮香沁人心脾,實在是人生一大享受吶。

收藏

2012-11-30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guān)注的部落

登錄關(guān)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