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隨筆好處就是思維不受限,今天就發(fā)明了一個死物活物未知物的說法。)
開車在路上,讓著死物,等著活物,防著未知物,大體如此。基本上我的心得離不開這句話。
LP說記路記這么多干嘛,她連路線都沒記住呢。沒錯,不記,到時看,車也能走得了,只是沒那么順暢安全罷了?,F(xiàn)在我開車,最怕的一樣事,就是走生路,最怕遇到的車,就是不識路的。
車越少,路越好,越不用記,比如市政規(guī)劃的綠地公園里面;車越多,路越差,到時看都難,只能兩眼抹黑,讓前車牽著走,比如路口修輕軌路立交,不成路形,自然不成車形,要是堵車加事故一大堵,都不成人形了。
(不打提綱的好處就是思維跳躍,說點別的)
高手的分享往往一針見血,但對新手來說缺乏可操作性指導(dǎo),好比王語嫣熟知對方武功來路和破法,可惜自己不會武功啊。何況高手的分享又很“精辟”,也就是你照搬不能,只能親自實踐,感同身受后領(lǐng)會。我就試試去尋找這些操作性指導(dǎo)的橋梁吧。
前段YYP說“看遠(yuǎn)”,已經(jīng)是一個很親民的低端分享。YYP也著筆不少在“看遠(yuǎn)”的實際功用上。不過就操作性來說,也許太簡單,沒有怎么多說,保持車距等等,各位網(wǎng)友評論也提到了“車距”這個關(guān)鍵點之一。
不過對于新手,“車距”很好理解也很難理解。因為“車距”離不開另外一個東西,“車速”。而“車速”在新手看來就是自己開了多快嘛,看個時速表不就完了。這就是GAP所在。
叫我說,“車速”比“車距”更重要,一個是原因,一個是結(jié)果。實際上我的體系里面,歸到底都是一個東西——“位置”(這是個大話題,暫且不提)。
回到“車速”上,其實新手要掌握的是“相對車速”。小學(xué)應(yīng)用題,前車時速6,后車時速8,相距10,多久追上?小學(xué)生都知道后車比前車快,才可能追上。 你和前車的“車距”變化,正是反映了你和前車的“相對車速”變化。反過來,你可以掌控自車的變化速度,來改變你和前車的“相對車速”,然后改變你和前車的“車距”。
好吧,新手表示小學(xué)已畢業(yè),邏輯理解毫無鴨梨。SO,問題在哪?
我想估計是對“車距”的判斷吧。好吧,離前車多少米我自己都說不準(zhǔn),所以這里的車距判斷指的是“遠(yuǎn)近判斷”,也就是前車到底是離你越來越遠(yuǎn),還是越來越近。
似乎有點簡單?好吧,我這里不提近距離跟車或者停車排隊的車距,比如前車輪胎著地面在你前擋風(fēng)哪個位置。說說高速上面吧,離你五百米外,兩個他車一前一后前行,你能知道他們各自的車速嗎?知道,根據(jù)“遠(yuǎn)近判斷”結(jié)合自己車速就知道。不過還真考眼力啊。
題外話,估計有人說這么老遠(yuǎn)你操心他車速干嘛?呵呵,只要你和它們越來越接近,也就是你正在追上它們,你知道的越早越好。YYP已經(jīng)在“看遠(yuǎn)”有所說明。我只想說一點,開車上路需要費心的就是不停的進(jìn)行“觀察-判斷-反應(yīng)”三部曲,“不停”的原因就是“變化”,一切都在“變化”,“車速變化”最終反映在“位置變化”上,你車不就是在某時某刻就和它們兩車并行了嗎?而“位置變化”的判斷,正是我以后想分享的,關(guān)于“他車判斷”的一個前提技能。不多說了,知者自知。
現(xiàn)在我自己對同向的車距變化判斷基本差不多了,也就是我知道目視可及內(nèi),前車的車速,及車速變化。不過對對向車輛就差點,沒辦法,自己開車哪有空看對面。說實話,某些時候還是有用的,比如你掉頭前對向來車,你正常行駛對向過線逆行,或者反過來。這個有用能避免你出大事,畢竟對向碰撞比同向追尾往往更嚴(yán)重。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