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長測  > 東風日產(chǎn)新天籟  > 新天籟階段總結(二)“用”天籟的感覺

新天籟階段總結(二)“用”天籟的感覺

新車評網(wǎng)   作者: 新車評網(wǎng) +關注   2009-09-03   評論 (0)

【日期:8月3日—9月25日|行駛里程:4845km|累計里程:8350km】 天籟長測已經(jīng)過半,在這篇第二階段的總結里,我打算說說“用天籟”的感覺。對于轎車而言,用車感受主要來源于兩大方面,一是機械層面駕駛感受,

【日期:8月3日—9月25日|行駛里程:4845km|累計里程:8350km】

新天籟階段總結(二)“用”天籟的感覺

天籟長測已經(jīng)過半,在這篇第二階段的總結里,我打算說說“用天籟”的感覺。對于轎車而言,用車感受主要來源于兩大方面,一是機械層面駕駛感受,二是人性化層面的使用感受。關于天籟的動力、舒適性等我們之前已經(jīng)說得不少,這回我想主要集中在人性化層面的感受上。


從觀感到觸感

最近我看到新天籟新一輯的電視廣告,廣告語叫“悅己悅人”。廣告中的畫面主要是展示新天籟的車廂裝備,鏡頭先后掃過中控臺屏幕、行車電腦、音響、空調、座椅等等。這個廣告?zhèn)鬟_的信息是比較清晰的:使用新天籟的過程中,它的很多細節(jié)會給你愉悅的感受。

這的確是事實。新天籟的車廂總是能讓人聯(lián)想到“舒適”,無論我從什么車下來,再一屁股坐進新天籟的車廂里,就有一種撲面而來、滲透全身的舒服感。

它的車廂算不上“奢華”,但從造型到觸感,都確實很成功地營造了舒適感。造型上,新天籟的車廂內部設計沒什么“視覺沖擊”,從儀表臺到中控臺上的很多線條都是圓渾為主,偏向保守;材料上,淺米色真皮、桃木裝飾板加上一點金屬質感的裝飾件,不很顯耀,但給人眼睛的感受就是“和諧”。

新天籟階段總結(二)“用”天籟的感覺

在觸感上,新天籟的車廂給我們印象最強烈的肯定是它的座椅。軟綿綿的座椅會把你的身體包裹住,有時候感覺就像趟在一床棉被上……然后,它在方向盤、門壁板和手枕、擋桿頭這些你的手臂皮膚會接觸到的部位,都使用真皮;中控臺上的按鈕,都用了一種黑色的軟塑料(有點像橡膠的材質),這些細節(jié)很明顯是設計師刻意想給用戶制造一種“軟”的觸感。

上述這些細節(jié)感受,也許我們在一篇新車車評里也會提到,但經(jīng)過我們4個月和新天籟的相處,它在車廂和諧感上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些車,我們在說起的時候很難聯(lián)想起它的內飾造型,要想起內飾的感受就更困難;但每次我一談起新天籟,它的內飾給我的“舒適感”就馬上條件反射般地出現(xiàn)在腦海里。這種感覺,恐怕也不是很多車能有的。


迎客之道

傳遞“舒適”之道不僅在于表面,更在于“攻心”。每次開新天籟,我會有一種受“迎接”的感覺,它都從“視、聽”的技巧對主人進行“迎接”。

新天籟階段總結(二)“用”天籟的感覺

視覺上,打開車門,先會亮起黃色的車內照明燈,這個車內燈非常亮,足可把車廂照的“燈火通明”,但又不會刺眼,因為燈罩用了白色磨砂處理;按下啟動按鈕,原先漆黑的儀表亮起白色的數(shù)字背光;打開車燈,中控臺的標記文字亮起柔和的紅色燈光;關上車門后,照明燈緩緩熄滅,但在中控臺擋桿和杯座、乘客席的把手等部位還透著微微的紅色氣氛燈。記得有個網(wǎng)友形容新天籟的車廂氛圍像飛機艙,雖然不是十分準確,但在檔次上確實有點那個感覺。

聽覺上,新天籟的車廂比較愛發(fā)出各種不同頻率的提示聲,例如每次開門鎖門時會“滴”一聲,每次熄火后開門時有“滴滴滴滴-滴滴滴滴”(類似鬧鐘)的警報聲;車子開動后不系安全帶、停車沒有回P擋、到期保養(yǎng)、到時間休息等,全都有不同的提示音。值得表揚的是,這些聲音都很斯文,同樣傳遞了一種智能的感覺。


那些有和沒有的裝備

談到舒適性,裝備總是不可忽略的話題。我們的新天籟是頂配XV版本,有人說這個版本不是“性價比”最高的天籟,但它代表了新天籟最高的配置水準,換句話說這肯定是“最舒適”的天籟。

頂配版新天籟的一個亮點是中控臺的彩屏。這里可以看DVD(雖然我至今沒有看過),但更多時候它只是一個豪華車載電腦屏幕,可以設定音響、油耗信息、保養(yǎng)里程間隔、自動大燈敏感度等。但有些功能,在方向盤后的儀表中央那個小小橙底屏幕里也可以設置,估計那是低配版天籟的標配。

新天籟階段總結(二)“用”天籟的感覺

行車電腦的可設置項目多,容易給人一種“高智能”的感覺。但真正的舒適是什么都不用費心,所以還是那些自動化設施來得更實在。智能鑰匙和點火系統(tǒng),提供了上下車的方便;自動開關的大燈,有停車熄火延時功能(延時多少又可以在菜單里設定);雙天窗的遮陽板和玻璃都是一觸式開關的(而很多車的遮陽板是手動的);雙區(qū)自動空調清晰易用而且制冷一流;方向盤上的音響控制按鍵、定速巡航,都很好用。這些裝備未必是新天籟獨有,但新天籟的裝備大多設計得很容易使用,按鈕都在最順手的地方。

當然,裝備的要求是永無止境的,新天籟也無法滿足你對裝備的一切欲望。它沒有的裝備,數(shù)下來有以下這些:

原車導航——有那么大一個彩屏卻沒有導航,怎么也說不過去;自動雨刮——這非常奇怪,我實在想不明白天籟有自動大燈卻沒有自動雨刮的理由;藍牙電話——很多人不會用這項功能是事實,但會用的話這項設備對行車便利性和安全性是很有效用的;座椅通風或后排按摩功能——座椅通風我們的新君威就有,那實在太好用了,尤其是新天籟的座椅那么柔軟和溫暖,有通風功能就完美了……;最后,我還有一個不太過分的要求,就是希望新天籟的行車電腦是中文菜單,而不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英文……這也是新天籟上給人感覺最不人性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新天籟階段總結(二)“用”天籟的感覺


貫徹“舒適主義”

對于比較“懂車”的人,也許很在意一部車的轉向、換擋等操控上的“精神”感受;但對更多一般用戶來說,一部車的感受更多的是來自于自己身體上的感覺。在這個角度,新天籟就是一部很能給人“感覺”的車,和諧的觀感和觸感,方便順手的使用,這些都是任何人容易理解的“舒適”的主要內容。

這讓我想起了新天籟初上市時提出的“舒適主義”這個詞。新天籟的“舒適主義”是有大的指導思想的,同時它又是把指導思想落實到細處的,大到車廂的質感和燈光,小到按鈕的大小和形狀,都在強化“舒適”這個主題。這使得新天籟能給使用者一個非常清晰的印象,即便它確實少了某些裝備,也絲毫無損用戶用自己的身體接受到的“舒適”信息。

當然,新天籟的舒適還表現(xiàn)在它寧靜的隔音、平穩(wěn)的傳動、順滑的操控等內在環(huán)節(jié),但涉及到機械又可能不那么容易被老百姓理解了,我們還是另文細說吧。

新天籟長測仍在進行中,各位還請繼續(xù)關注!

新天籟階段總結(二)“用”天籟的感覺

顏宇鵬
9月25日

上一篇:沒有上一篇
下一篇:沒有下一篇
關注電動新車評,玩轉電動車
未知的車型 有興趣?
是否要放棄獎勵
全部填寫問卷才可以領取哦
確定放棄
再看看

正在進行的長測

  • 比亞迪海豹
  • 二手起亞獅跑

我們都做了哪些車型的長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