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曾穎卓@新車評
閱讀文章前建議先觀賞全方位看圖說車,請選擇:(1)PC版用戶(2)手機版用戶
斯威是個全新的汽車品牌,它們第一款車叫做X7。究竟這個市場能否再容納多一個汽車品牌?而且是一個有著汽車、摩托車雙重制造經驗的新品牌?斯威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家的首發(fā)車,就是一款7座SUV,算是看準了SUV這個領域還紅火,而7座細分市場競爭還不十分充分的時機來切入。
新品牌造車的底氣何在?
斯威汽車是一個全新的品牌,但是它在汽車行業(yè),卻不是一員新兵。母公司鑫源汽車,是沈陽金杯在重慶的一個合作伙伴,生產金杯的部分車型,如金杯750。而再追溯到斯威這個品牌,就要說說SWM品牌在兩輪世界的“威水史”了。
SWM誕生于意大利,是一個專注于高端越野摩托車的品牌。后來歐洲人想明白了“要想富先修路”,越野摩托車的需求量大減,再加上經濟結構調整,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高端越野摩托車,所以SWM就沒落了,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遠在中國的鑫源摩托,在2014年將目光聚焦到這個沒落貴族身上,對SMW品牌進行全資收購的操作,讓SWM回歸兩輪世界的同時(同年11月一口氣發(fā)布了5款車型),也建立起了位于意大利的乘用車研發(fā)中心,為鑫源集團的乘用車項目做技術儲備。2016年1月,又鑫源集團和華晨合資成立的SWM品牌,其第一款乘用車,SUV車型X7下線,以乘用車的姿態(tài)和中國市場見面,并取中文名斯威汽車,英文名縮寫剛好就是SWM。
意大利技術研發(fā)中心,從寶馬加盟的首席質量官,此謂外來和尚;再加上此前為華晨代工生產的經驗,以及重慶地區(qū)周邊成熟的汽車產業(yè)鏈,此謂主場優(yōu)勢。一外一內,兩者相互結合,就促成了斯威汽車的誕生。那么這個新品牌的第一款車型表現(xiàn)如何,我們就一步一步來揭曉。
X7外形似曾相識
SWM斯威汽車之所以選擇從SUV這個品類切入乘用車市場,答案自然是心照不宣了。這款車的長寬高參數(shù)為4710x1855x1750(mm),停在路邊的確有點大氣的感覺。
X7的造型,第一眼看過去,咦,這不就是一輛兩個鼻孔連在了一起的寶馬X5嗎?甚至廠家自己都很實誠,讓我們給X7的尾燈多一些露出的機會,因為這個細節(jié)和寶馬X5很像。確實,我們在草原上跑了一小段,當整個車尾沾滿土灰,只露出尾燈的時候,還真有寶馬X5的味道。
外形設計我就不用過多的語言了,大家自己通過圖片去感受一下吧。的確,對于一個新晉的品牌來說,在沒有摸透消費者口味的時候,借鑒成功設計,“傍大牌”是一個最簡單直接快捷的方法。這次車隊巡游停車之后,的確也有一些呼倫貝爾當?shù)氐木用駚泶蚵犨@款車的信息。不過我還是希望斯威汽車可以盡快找到自己的原創(chuàng)之路,中國有一個眾泰就夠了。
總體來說,X7的車身比例拿捏得還算到位,整體把握看起來還挺協(xié)調的,金屬質感包邊前后保險杠配雙出排氣管、天使眼大燈等細節(jié)看得出設計師的心思。
不過還是有一些細節(jié)做得缺了一點意思。例如車輪縮進輪拱里面了,這樣車輪盡管用了17寸的輪圈,但看起來就是不夠飽滿;再如前翼子板上的那個意大利國旗徽章,放在這里的意圖不是特別明顯。
駕乘體驗:底盤表現(xiàn)佳 動力偏弱
在駕乘體驗方面,這款車的賬面參數(shù)和實際表現(xiàn)有點倒掛。
先說好的部分吧。這款車采用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掛結構,原本我對它的行駛品質沒有太大的期待的,但是走過一段土路之后,印象分大增,出乎意料的好。首先,這是一套前后舒適度差距不大的扭力梁。一般來說,扭力梁后懸掛很難做到良好的舒適性,前排覺得還不錯,但是一去到后排,扭力梁就很容易破壞前排的好印象。不過X7的扭力梁卻比較出色。尤其是遇到減速帶這類突起物,往上頂?shù)哪且幌虏粫X得難受,應該是壓縮阻尼較小的原因。這讓后排(甚至第三排)的乘坐舒適性,對比于前排沒有明顯的落差,能做到這一點不簡單的。
第二,這套懸掛走高頻低振幅路面時,車速20和車速60,底盤濾震品質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不會因為速度高了底盤就會露餡,讓人有信心在鋪裝不良的路面也能稍微開快一點。65扁平比的輪胎是一個因素,懸掛調校也功不可沒。
來到動力的部分,這款車使用一副1.8L自然進氣發(fā)動機,輸出數(shù)據(jù)101kW/187Nm。但是實際開起來,覺得扭矩尤其是低扭,并沒有這么充沛的感覺。這款車的油門是比較靈敏的,稍微帶點油門起步,轉速一不留神就會飆高到2000多轉。但是實際開起來,油門又不見得很輕快,經常要把發(fā)動機拉上3000rpm以上,才有比較滿意的加速表現(xiàn)。5擋巡航,100km/h對應的轉速也達到2800rpm,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副發(fā)動機發(fā)力區(qū)偏高的特性。這讓這副發(fā)動機日常行駛,3000rpm以內的動力表現(xiàn),感覺上和寶駿730的1.5自吸的差距不是太明顯。希望明年推出的1.5T版本能夠有所進步。
變速箱目前僅提供愛信的5速手動,這副變速箱的手感中規(guī)中矩,換擋行程較長,入擋吸入感不明顯,但入擋夠順滑,沒有太大的阻力,低速滑行會有輕微的齒輪嚙合發(fā)出的嘯叫聲,速度提升之后消失。離合器行程較長,接合點有點高,加上發(fā)動機低扭表現(xiàn)不太出色,不利于快速起步和坡道起步。但是高接合點還可以減輕換擋的操作強度,不用離合到底也能順利換擋??傮w來說,除了起步要習慣一下偏高的半聯(lián)動點需要習慣一下以外,算是一套表現(xiàn)合格以上的變速箱。
稍后會加推自動變速箱版本,目前正在對吉利控股的DSI,以及奇瑞的CVT進行匹配測試,具體方案還沒定。
內飾話題集中在大型觸控屏和7座布局
斯威X7的其中一個賣點,是一個12寸的中央觸控屏幕,這次也的確領略到這種大屏幕帶來的視覺沖擊感。所以我們就先不管那些用料挺顯檔次的假縫線軟質材料了,開門見山談它的中央觸控系統(tǒng)吧。
屏幕大了,最大的好處就是功能按鍵可以做大一些,減少行進中誤操作的可能性。的確,在行駛中用大屏幕來切換聲音源、切歌等操作,只需要用余光瞄一下,手指很容易就操作到位了。行車記錄儀可以在屏幕上投影出當前拍攝的畫面,360°全景影像也可以在此巨細無遺地察看得到。另外,這套娛樂系統(tǒng)還能直接用4G信號聯(lián)網,除了可以收看節(jié)目(與暴風娛樂合作)以及使用各種應用之外,還可以依靠4G信號,通過手機遠程啟動車輛,打開座椅加熱等功能,這個操作只需要有網絡環(huán)境即可進行,就算車子放在南半球都沒有問題。
而對于空調系統(tǒng),除了有觸控按鍵之外,也提供一整套的實體按鍵,這樣可以更方便乘員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操作方式。腹黑地說一句,萬一觸控系統(tǒng)死機了,至少空調還能正常調節(jié)呢。不過屏幕有點反光,在強光照的環(huán)境下,屏幕的辨析度有點不夠。
第二排的空間數(shù)據(jù)很出色,縱向空間有83厘米,放在同級5座SUV做橫向對比也不落入下風。橫向空間達到了143厘米,三個成年男子并排而坐,肩膀也不會尷尬地互相摩擦,尤其是夏天,陌生男人之間的肢體接觸不是什么賞心樂事。
不過乘坐體驗就要打一個折扣了。問題出在座椅上。座椅的坐墊長度雖然有51厘米,可是坐墊的角度是水平的,意味著前端的很大一塊其實沒有起到承托的作用,大腿的大半部分都是懸空的,而且坐墊和靠背的形狀也比較平坦,很難從側向提供額外的支撐力。這樣長途乘坐下來,屁股會很酸。好在靠背的角度可以做大幅度的調節(jié),甚至張角可以達到150°,小睡片刻那是挺愜意的。只要第三排沒有人。
斯威X7的第三排,從空間上看就不是“dog seat”。縱向空間有60厘米,頭部空間也有90厘米,不頂膝蓋不頂頭,外加靠背角度可調(但這樣會侵占后備廂空間),人不用蜷縮著坐。而且得益于使用扭力梁后懸掛,在全尺寸備胎倒吊在車底的同時,可以將第三排的地臺盡量壓低,坐姿不算太蹲,鞋子也可以伸到第二排座椅下方的空間。后減震器長度縮減并且盡量向外側布置,所以減震器上部幾乎不侵占第三排側面板,這讓第三排的腿部橫向空間有所得益。雖然坐墊無法對大腿提供很好的支撐,但這是三排座SUV的通病,就連漢蘭達、XC90它們都無可避免,X7交出來的表現(xiàn)已是比較不錯了。
第二、第三排有一套獨立的空調系統(tǒng),從后備廂抽氣,由獨立的壓縮機制冷,制冷效果相當不錯。雖然從側面繞到第二排頭部后方的送風道,會讓左側C柱比右側粗一些(要布置送風管),有點不對稱,但實際制冷效果更重要不是嗎。
斯威X7也可以變身成為“運貨”模式,折起第三排座椅(或5座版本),后備廂深度達到110厘米,將第二排也翻折起來,在前排乘員正常姿勢的前提下,后備廂總深度可以擴充到2米,還要啥自行車?
新車無可避免有點瑕疵
當然了,作為一個新生的汽車品牌,也有一些不盡完美的地方。比較典型的如人機工程學。除了剛才說到的第二排座椅乘坐不夠舒服之外,前排的駕駛姿勢也有點像開面包車。坐姿很高(就算調整到最低點,但頭部空間是沒有問題的),而方向盤很低,姿勢很像端盤子。方向盤只有兩向調節(jié)也不計較了,且調節(jié)的幅度還特小,大概只有3厘米左右。
后門密封條缺了一小段,所以在高速上行駛,這個位置漏風的情況有點明顯,風噪挺大的,如果長期乘坐,這聲音讓神經衰弱的人崩潰都有可能。第二是行駛在顛簸路面的時候,后門的密封條和門框會發(fā)出咯吱咯吱的摩擦聲音。第三,我觀察了四臺試駕車,前排座椅固定座的角度都是相互不一樣的,我們的那臺試駕車,駕駛席的兩個后固定座有點歪。第二排座椅翻折釋放的拉索,也被我們三番兩次玩弄(拍照需要)而弄壞了。動力和傳動系統(tǒng)在某個發(fā)動機轉速和特定車速下也會讓整個車身發(fā)生輕微的共振,以至于我一開始以為這是一款后驅車,震動是由傳動軸發(fā)出的。我愿意相信這是試制車的關系,斯威X7是要到8月底才會正式上市并公布售價。
總結:你們迎來新對手了
試車之后,我認為斯威X7的整車素質,比一個零基礎的新品牌要來得更成熟,這證明了斯威品牌之前積累下來的經驗,還有前期的籌備工作,做得足夠到位。某些環(huán)節(jié)的產品力,和市場上現(xiàn)有的競品相比,甚至并不落下風。如座椅比東風風光580舒服,高速穩(wěn)定性比長安CX70要好,顏值比寶駿560大氣,同時內飾的質感比上述的對手們都要好。這些都是斯威X7的底氣所在。不過鑒于新車目前只有預售價,具體售價以及配置還沒有正式公布,目前暫時不給出推薦等級。
斯威汽車的口號是“行動,就好”,從這句口號,還有他們工程師和我們交流的姿態(tài)來看,整個品牌的心態(tài)還是很務實的,這是一個新參者該有的態(tài)度。
【斯威X7首試印象】
突出優(yōu)點:底盤濾震好;高速穩(wěn)定;7座空間大;中央大屏夠酷炫。
主要短板:動力表現(xiàn)欠佳;部分人體工程不夠好;裝配工藝有待提升。
【新車評推薦等級(初評)】
說明:初評推薦等級僅由初次試駕體驗的印象得出,尚未代表新車評對該車的充分評價,敬請知悉。
更多>>華晨鑫源-斯威X7 車系圖片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