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長測  > 別克英朗XT 1.6T  > 英朗長測(39)分析:一種“別克化”的性能操控

英朗長測(39)分析:一種“別克化”的性能操控

新車評網(wǎng)   作者: 新車評網(wǎng) +關注   2011-08-18   評論 (0)

英朗的底盤調(diào)較開起來確實沒有GTI那么“有feel”,但它更貼合我們的生活需要,我認為這種“別克化”的操控是值得嘉賞的……

英朗極限操控

說起“小鋼炮”,大家除了比性能,還一定會談操控。而說到性能車的操控,車迷們總會想到“硬朗”、“直接”、“扎實”、“側(cè)傾小”這類描述。上面這幾個詞可以用到一個小鋼炮的典型模范身上,那就是高爾夫GTI。

但是英朗和上述的典型“小鋼炮操控”不大一樣。英朗有它自己的操控特質(zhì)和味道。

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英朗兼顧了日常舒適性。它在日常道路上的行車安靜性遠在高爾夫GTI之上,就算和同級主打舒適的車型相比,英朗都能名列前茅。

然后就是底盤對震動的過濾吸收能力,遠比那些硬邦邦的性能車要好。大多數(shù)運動型車、性能車,底盤對于震動的處理都是“硬碰硬”的,而英朗是“以柔制剛”的。過各種減速帶,英朗都不會有硬邦邦的彈跳動作,而是很貼服地去化解震動。但是與此同時,它在平路上又不會有明顯的綿軟、飄忽感,操控還是很精準,行車還是很穩(wěn)定。說得形象點,就是英朗在好路上像一個充滿氣的皮球,有著應有的敏捷反饋和準繩直接;而一旦遇到壞路、大坑大坎時,它就突然變成一個泄了氣的氣球,有了松軟和寬容度。這種感覺非常出色。

我們的英朗XT是新銳運動版,底盤比普通版有所降低和調(diào)硬(官方數(shù)據(jù)是調(diào)硬50%,但我不知道這是以什么參數(shù)為基準的,可能只是減震器某項參數(shù),相信并不是整體硬度硬50%)。上面我說到的特性,有關靜音和濾震的部分,對于普通版英朗(包括其它排量)都是適用的,1.6T新銳運動版的優(yōu)勢應該是在好路上有更精準敏捷的操控反應。

最后,英朗還保持了別克從新君威開始運用的輕盈轉(zhuǎn)向風格。它的方向盤在所有同級車里都算是輕的,即便激烈駕駛,你也只需要動兩根指頭就可以把住方向盤。不是說講求操控的車都應該有重實的方向嗎?也許有些品牌還是這樣堅持,但別克,還有同樣在歐洲做底盤研發(fā)的福特,都已經(jīng)開始奉行輕盈的轉(zhuǎn)向,因為這會讓日常駕駛更輕松,也能讓駕車者更容易感覺到轉(zhuǎn)向?qū)圀w的靈敏控制,更能領略到工程師在車輛底盤活躍度方面所費的苦心。

也許很多人會說英朗這種操控不夠正宗正派,但我個人不諱言非常喜歡輕松的日常轉(zhuǎn)向、安靜的底盤隔音以及適當時柔和的懸掛濾震。所以,我很欣賞英朗的底盤調(diào)較。它開起來確實沒有GTI那么“有feel”,但它更貼合我們的生活需要,我認為這種“別克化”(其實是“歐寶化”,我知道,不用大家提醒……)的操控也是值得嘉賞的。

英朗極限操控

英朗極限操控
【這是后輪離地的一瞬間】

英朗極限操控
【同一個彎,很快后輪又回到了貼地狀態(tài)】

最后說說非獨立懸掛的事兒。很多人會拿英朗的后懸掛不是獨立式說事兒,非獨立懸掛怎可能有好操控?上面的幾張圖,是我們前不久在試車場用英朗進行輪胎測試時拍攝的,這天我們共拍了上百張動態(tài)圖片,我回來細細翻看一遍,僅找到最后這一張是后輪在過彎時離開地面了的。而且從場景來看,應該是正好那塊地向下凹陷,讓英朗的內(nèi)側(cè)車輪離地了。

這說明什么呢?實際上獨立懸掛對操控的優(yōu)勢就是能讓車輪更貼服于地面,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四個車輪的抓地力。而非獨立懸掛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內(nèi)側(cè)后車輪離地,當有一個車輪離地,總抓地力自然大大減少,過彎極限就會下降。而英朗的后拖曳臂構造加上瓦特連桿后,顯著克服了內(nèi)側(cè)后輪容易離地的弊病,貼服性有了保證。另外,從照片可以看到,英朗在激烈過彎時車體重心低,前后平衡性很好,姿態(tài)挺漂亮的,這些都證明了它的底盤有相當出色的動態(tài)調(diào)較水準。

顏宇鵬
2011年8月18日

上一篇:沒有上一篇
下一篇:沒有下一篇
關注電動新車評,玩轉(zhuǎn)電動車
未知的車型 有興趣?
是否要放棄獎勵
全部填寫問卷才可以領取哦
確定放棄
再看看

正在進行的長測

  • 比亞迪海豹
  • 二手起亞獅跑

我們都做了哪些車型的長測

0